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干菜加工效益分析,以及干菜炒肉做法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“目前,苔干行情不错,收购价每斤20元以上,平均每亩收入在6000元以上。”皖北亳州河西元村村民郭大哥乐呵呵地说道,他今年种植5亩苔干获得好收成,按照目前行情,他家种植5亩苔干预计总收入在30000元以上,让他感到很很知足。
郭大哥介绍,鲜苔干的外形跟莴笋很像,同属莴苣类,莴笋在20多厘米长,比较粗壮。而苔干外形细长,长度在90厘米以上。苔干每年春季和秋季均可种植,当地农民依靠种植苔干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。
“苔干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气候温和、土壤肥沃、水分适中的环境。”郭大哥说,当地沙质滩地、土层深厚、通透性良好,特别适合鲜苔的生长。
“每到采收季节,许多外地客商前来收购,我们村的苔干的销售不用发愁。”郭大哥介绍,苔干采收季节,村民挂起绳子,支上竹竿,用小刀将鲜苔剖成细条,一排一排整整齐齐地挂在绳子上晾晒。当地人称为“打叶刨皮、利刀出菜,把握时光,通风晾晒”,鲜苔晾晒出的成品就是驰名中外的苔干。
“苔干是干菜,使用时,需要经清水泡发,就会变得味甘鲜美、色泽翠绿、响脆有声、爽口提神。”郭大哥透露,当地农民把苔干称为“响菜”和“贡菜”,在当地很有名气。
那日晚上,突然觉得嘴很馋想吃东西。刚过完年,从家里带来了好多吃的东西,但又觉得不符合当时自己的口味。
想来想去想到冰箱里有梅干菜干菜炒肉,来一碗梅干菜汤,提起了自己的食欲。扒了些许梅干菜到碗里,加了佐料倒入开水,一碗热气腾腾酸咸毫无色相的菜汤下肚,却是十分的舒畅、惬意。
梅干菜在餐桌上地位卑贱,在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面前黯然失色。虽然,梅干菜存在感很低,但是,在农村倒是基本家家都会晒一些,主要是有时换换口味。
尽管现在菜品很丰富,采购也很方便,我对梅干菜却不排斥,有时仍觉得挺好吃的。
四十年前,从山里老家到县二中上高中,由于刚分先县,乘车到二中的话要绕过原先的县城,需一天时间,车票是两元多,当时也是笔大钱,能买十多斤大米了,不舍得啊。
所以,开学或放假都是走山路的,60多里,一个学期除国庆节或“五一”放假三天才有时间回趟家,其实在家就是一天时间,来回赶路各一天。
回家就是带米和菜,那时学校不像现在有营养餐,食堂的菜品丰富,拿钱买就行,不想吃就到校外的餐店换口味。
四十年前,农村的学生那有钱,食堂里的青菜是一毛钱,偶尔炒鸡蛋是三毛钱,当时几毛钱也是大钱,青菜最多也是一星期才舍得买一次。
返校时烧好的青菜多也带不了,很容易坏,只能带梅干菜,加点肉,用塑料袋装着,一个学期的菜基本是梅干菜。
菜里的几小块肉没几天就从菜干堆里挑吃完,余下的日子就是吃菜干了,吃得身上长疙瘩,发痒难受。
有时,晚自修后肚子饿又没充饥食物,就用开水泡梅干菜汤喝,加点家里带来的猪脂油,放点味精,味道真是好极了,梅干菜汤也就成了那时的宵夜,后来,自己竟然不时会想喝梅干菜汤。
前年,离家到南京搬砖,也专门炒了梅干菜带上,有时换个口味,或泡个梅干菜汤。食材万千的今天,梅干菜仍未推出餐桌,或许掺杂了岁月留下的情怀吧。
今年27岁的刘金宝,来自蔬菜大省山东。他主做蔬菜种植、销售,收购覆盖面积达3万多亩,辐射农户达5000多名,2018年蔬菜交易总金额已经超过1.2亿元。
然而,在此之前,他也是从蔬菜种植销售的新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。“最初一笔生意,我收了8000斤菠菜,3分钱一斤,总共卖了240元。那时候还要付给会计一天60元的工资。合着8000斤卖了180块。”
刘金宝回忆刚开始做蔬菜生意时,那时候不懂行情,吃亏了,其实别人家卖菠菜是1毛钱一斤的。“不过,这也是成长的见证。第一笔生意是一亩田带给我的,使用一亩田这些年,我不再是当初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儿。”
目前,刘金宝成立了专门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、销售公司,不仅和农户一起搞蔬菜种植,还负责蔬菜销售、新品种培育、打造品牌等,走蔬菜产供销一体化道路,让农民想种地、种好地,挣到钱。
01 第一单生意卖8000斤菠菜卖了180元2013年,18岁的刘金宝第一次做生意,第一单生意就亏本了。
那几年山东本地的菠菜行情很好,很多人都加盖大棚改种菠菜。那时候,刘金宝家里也在建蔬菜大棚,刘金宝负责开拖拉机,结果不小心开到沟里去了,伤到锁骨不能干重活。蔬菜大棚建好后,菠菜长得很好,就是不好卖。“那时候家里打算卖给一个代办,菠菜已经收割一大半了,对方不收了。”
刘金宝决定自己卖,就在百度上搜索怎么卖菜、卖菜软件,就这样发现了一亩田。“自己干不了重活,但是想为家里做点事”,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刘金宝开始在一亩田发布自家菠菜。很快就有一位济南商河的女客户给他打电话要买菠菜。
当时刘金宝年龄小,第一次做生意,“什么也不懂,我还问客户代办费多少钱”,最后说定了菠菜3分钱一斤。客户很快就来实地看货,很惊讶他年龄还这么小,不过对方很认同菠菜品质。就这样刘金宝做成了第一笔生意,他还专门请了会计负责记账,一天要付60块的工资。卖出去8000斤菠菜,一共240元,算下来卖了180元。
“后来我才知道,其他人卖菠菜都是1毛钱一斤,应该是1斤亏了7分”,时间会让人成长,不断深入蔬菜代办行业,刘金宝学会了解行情,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事情。
第二年家乡花菜滞销,价格低至5毛一斤。刘金宝又试着发布了花菜,果然又有很多客户来买货。其中有一位客户每天发货2万斤,刚开始刘金宝担心单子大做不好,但又很想做成这笔生意,他就发动全家人帮忙装货,总算是装完第一批货。
有了经验,之后的货就好办。这个客户合作了将近半个月时间。这是刘金宝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大客户,更加坚定了刘金宝把一亩田作为销售渠道的念头。
02 一天接待10位客户卖货15万斤,一年卖蔬菜1.2亿元“把一亩田作为我的蔬菜销售主阵地,客户电话就没停过。”
经验渐长,刘金宝开始转变成销售能手,在一亩田上开通了会员,每天要花费一大半时间和一亩田上的客户沟通产地货品质量和行情,每天联系客户忙得不可开交。2019年最多一次,刘金宝一天接待了10位客户,装了12车货共15万斤。太累了,不容易呀,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刘金宝说到。
那时候,菜花市场行情很好,很多客户都争着抢着来产地看货。刘金宝的电话也没消停过。不过身处蔬菜种植基地,货源不愁,客户打电话过来,刘金宝都热情接待,和对方介绍产地菜花的价格、装车费用、包装方式等。
没想到的是,这些客户全赶在一天来产地装货了。先给客户找货源,再带着客户确定货品质量和价格,一并联系装货工人,在各个装货场地之间到处装,协调突发问题。刘金宝说,那时候毫不夸张地说,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。
前几年,刘金宝主要做有机花菜、菠菜等品类,近几年,刘金宝主做白菜、高青大蒜等品类。在2018年,刘金宝蔬菜销售金额就已经达到1.2亿元。2020年阳夏白菜上市的3个月内,刘金宝销售量达到210万斤,仅白菜平均每月销售70万斤。
好汉不提当年勇。不满足于做一个小小的蔬菜代办,刘金宝还成立了专业的种植合作社、蔬菜销售公司,走农业种植销售一体化发展,“不能只会种或者只会销售,也要懂种什么才能帮助农民真正扩大收益。”这也是刘金宝转变思路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早些年,当地种植菠菜、有机菜花的人很多,但是有机菜花种子真假难辨、生长期容易出现盖叶影响菜花品质、投入高,这些都是品种的劣势。而本地阳夏白菜投入成本低、需求量大,还具有清甜的独特口感,可以发展本地自有品牌。
说到今后的发展方向,刘金宝决心要走品牌种植销售一体化道路,要坚持这2个方向:一,以新品种、新思路搞种植,精选品种,打造品牌,让合作社农民都能从种植上获得更好收益;二,种出来农产品要能卖出去,通过一亩田这样的电商平台,把货卖到全国各地去。
刘金宝是中国数百万农产品经纪人群众中的一位,他们大都起于微末之间,却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成为扎根农业一线的“产业英雄”。
他们起早贪黑,常年与星月为伴,只为了让家乡的农产品卖的更好,他们脚踩泥巴,行走在田间地头,只为了了解每一块地的货源情况,他们懂生产、会营销、善经营,利用一亩田这样的线上平台,充当起每一个农业主产区农产品上行的中坚力量,也是中国整个农产品流通中绕不开的起点。
他们是真正的乡村产业英雄。